首页 / 课程介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 是一门面向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公共理论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课程,对于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较全面认识和掌握,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解决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思想道德或法律方面的问题,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现实情况,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五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课程教学内容

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主要由绪论、三个主题部分组成。

绪论针对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上面临的不适和困难,分析了大学生活、学习的特点,引导大学生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明确成才目标和应有的形象。第一部分,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化理想为现实;讲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帮助大学生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紧密联系起来,做忠诚的爱国者,在报效祖国、为国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大学生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投入积极的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二部分:帮助大学生认识道德的本质、功能及其历史发展,认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论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明确道德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第三部分:主要论述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的思维方式;认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明确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引导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积极参加法律实践。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课程特点和高职院校的学生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对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化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们还注意教学形式多样化,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将单纯的理论说教变成生动形象的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践教学以课内实践为主要内容,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我们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组织学生对将来面对的现代社会多了解,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