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思政引领 科技赋能 强国有我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走进中关村科学城规划馆开展实践教学(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

2025年4月18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军红和思政课教师孙丽萍、张金磊、许杨帆、尚大超、赵俊梅、郑子君以及50多位同学来到中关村科学城规划馆,开展一场“感悟科技力量,筑牢强国信念” 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活动中师生共同在前沿科技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历程,在“大国重器”的震撼展示中领悟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此次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 “三位一体” 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实践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思政课改革“思政+科技”育人模式的有益探索



一、思政课堂“嵌入式”引领:厚植科技创新基因

参观开始,思政课教师化身“科技思政”讲解员,尚大超老师首先从中关村位置历史发展阶段以及创新引领,给同学们讲述了中关村如何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蝶变为在世界舞台首屈一指的科技创新高地,生动地将科技创新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在一起,向学生阐释“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意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科技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观 “国之重器”:解开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密码

在讲解员讲解下,师生参观了“走进海淀”、“新型城市”和“预见未来”三个主题展区。“走进海淀”展区以时间为线,讲述从古朴的京畿风光,到近代的革新变革,再到辉煌的科学城建设历程,这里汇聚了无数勇于探索、创新发展的故事。在“新型城市”展区,二百余项科技成果全景式呈现着我国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当同学们看到北斗导航芯片、寒武纪AI处理器高铁驾驶舱等“国之重器”时,无不为科技成果背后科技工作者精神点赞,并在心里埋下科技报国的种子。



三、青年学子“共鸣式”发声:激活科技报国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同学们看到一件件科技成果后,更是激发了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决心。



机电2334赵伟学——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参观科技成果,作为高职学生,我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受益者,也应当成为创新浪潮的弄潮儿。我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练好专业技能,致力将自己塑造成国家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与国家战略同频,使个人理想与时代需求共振。中关村的故事还在续写,而我们已经准备好接过创新的接力棒,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写下新的篇章。

旅游管理2331蔡硕晗——同时参观3D全息影像、实体沙盘与高铁驾驶舱模拟器等这种沉浸式学习,原来在书本上的而今已现实触摸。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定以专业所学,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

网络2332 王远洋——“走进海淀”的展区,到“新型城市”,再到“预见未来”展区的高精尖产业成果,我们看到了科技与文化融合方面的巨大成就。每一处展示都让人眼前一亮,感受到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在科技成果展览区,我们首先体验了空气成像式触屏技术,轻触屏幕,影像仿佛悬浮在空中,科技感十足。在高特模拟仓,我们模拟操作高铁驾驶,仿佛置身于飞驰的高铁之中。这些体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更让我们为祖国的科技发展感到自豪。我要像科学家那样,沉下心来,苦练内功,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的“螺丝钉”。

无人机应用2331王丰扬——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展览馆的实践之旅是一次令人震撼的体验。我与同学沉浸式体验了裸眼3D、全息式空气屏、全真动车驾驶等技术,切身感受中关村科学城的创新精神与丰硕成果。而这些成果是一代英才的拼搏、奋斗、坚守和创造的。我认识到了“科技强国”不仅是国家战略,更与每个人的努力息息相关。今天的体验不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和魅力,也深刻领悟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也激发了我对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需要结合的认识,激励我要技能报国,为科技强国建设添砖加瓦的决心。

文秘2331刘嘉琦——这次到中关村科学城规划馆参观,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和魅力。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见识,更是一种对科技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老师讲解中,让我进一步明白了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将来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四、结束语

此次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 “大思政课” 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将思政课堂搬进科技前沿阵地,以“实景+实学+实悟”的模式,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未来院将依托首都北京资源优势,打造“历史文脉 + 科技创新 +生动实践 +思政教育” 的特色实践课程,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深入京华大地开展实践活动进而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供稿:张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