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微课点亮成长灯塔 —— 谁的青春不迷茫 如何确立自我同一性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落细,持续优化学校“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学校成立思政导师工作组,即马院思政导师对接二级学院,帮助辅导员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以提升辅导员思政育人能力,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提高马院师资队伍水平与思政课教学质量。
3月26日, 应基础教育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导师汪爱青老师结合基础学院学生学情,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一堂生动又富有启发的微思政课:谁的青春不迷茫,如何确立自我同一性?
在学校礼堂,汪爱青老师以“为什么青春期的我们总在寻找自我?”、“你是否曾因‘别人家的孩子’而焦虑”等常常困扰同学们的现实问题,与同学们深入探讨青春期的一些常见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化解。在授课环节,汪老师从生理心理巨变、价值冲突、行为矛盾、依赖于独立冲突等,带领同学们开展了“探索不是徘徊,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的思想之旅,引导同学们在关系中确认身份,解读家庭与同伴支持,通过对话理解青少年需求,建议同学们通过志愿服务、职业见习等,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增强责任意识与归属感。
基础教育学院以贯通培养学生为主体,多数为未成年学生,思政导师引导正值青春期的同学们正视迷茫、理解其作为成长必经阶段的本质,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青春期的迷茫并非病理现象,而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将心理危机转化为自我探索的动力,实现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建构”的转变。
在这场别开生面微思政课上,汪爱青老师强调思政教育要将心理疏导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正确引导青春期的同学们走出迷茫,在时代洪流中锚定人生坐标。
供稿:李杨